Skip to content

最新消息

增值活动

「三心两意」- 香港教育大学传授当老师秘笈

支持机构:
香港教育大学

不少同学曾遇上对自己影响深远的老师。

儿童发展基金早前向基金学员进行了一项简单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学员曾遇上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老师,他们对学员的鼓励、关怀和悉心的教导驱使学员积极学习,又或对某科目产生浓厚兴趣。有些学员更因此而提升自信、肯定自我。

儿童发展基金和香港教育大学(教大)於今年四月首次举办一项名为「小老师教室」的活动,73位来自九间营办机构的学员当了半天的「小老师」,深刻体会到当老师并非易事,更须具备「三心两意」:「三心」即是耐心、爱心和信心;而「两意」则指留意学生和教学要有创意。

是次活动共分三个环节,分别是「校园导赏」、「小老师培训班」和「小老师教室」。教大邀请了10多位准老师 (即教大学生) 在活动当天担任义务导师,在他们的带领下,被编排入英文、普通话和手工艺三大组别的学员先学习「备课」,再扮演「小老师」向其他学员授课。

在「校园导赏」的过程中,义务导师与学员分享校园生活的点滴。

参观中央大楼和图书馆 参观中央大楼和图书馆。
学员参观教育博物馆。 学员参观教育博物馆。

在「小老师培训班」中,义务导师会指导学员应如何「备课」。学员先研习义务导师准备好的教材,再构思方法教导其他学员。

义务导师先教导手工艺「小老师」摺九重葛,待他们掌握技巧後,再教导其他学员。 义务导师先教导手工艺「小老师」摺九重葛,待他们掌握技巧後,再教导其他学员。
普通话组的学员细心聆听义务导师讲解「x」和「sh」两个声母发音的分别。 普通话组的学员细心聆听义务导师讲解「x」和「sh」两个声母发音的分别。

「小老师教室」环节让各「小老师」有机会站在老师桌前,透过问答、运用笑话及插图等方法,把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

学员在「小老师教室」活动中学习编制教材。 学员在「小老师教室」活动中学习编制教材。

整个活动对一众学员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帮助他们认识教师的专业,明白老师在教授一节约40分钟的课堂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不少的学员更表示有兴趣投身教师行业。


你可能有兴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