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最新消息

专题故事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督导委员黄奕鉴分享当基金友师之乐

督导委员黄奕鉴与李同学的合照 督导委员黄奕鉴与李同学的合照

日期:2009年中至2012年的许多个星期日

时间:下午三时

地点:东涌某商场的美食广场

我与李同学就是在上述环境见面,发展一段亦师亦友的关系。

虽然我从未担任中学生的友师(mentor),但过去多年我曾任中文大学学长计划的学长,与大学生分享商界经验及职场人际关系,对於师友关系亦有一定认识,加上得到儿童发展基金(CDF)委员梁乃江医生的鼓励,我决定放胆一试。

记得李同学是在母亲的陪同下,与我进行首次会面。李妈妈当时对我说:「我们这一代贫穷没有所谓,但不想下一代如此,最希望他能入大学。」简单的一句话,令我体会这位母亲对儿子学有所成的期盼,亦令我感到责任重大。

李同学当时在东涌某中文中学就读中一,闲时喜欢玩电子游戏机。他的数学能力不俗,惟英语水平欠佳。中学文凭考试(DSE)英文科成绩正是报考大学的先决条件,为协助李同学提升英语水平,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倾囊相授,例如:每天写英文日记、购买英文课外读物及撰写阅读报告、收看英语新闻及阅读英文报章等。

直至李同学升读中五,有一次当我知道他的英文测验不合格时,我的心情既沉重又紧张。除了勉励他根据我的学习心得进行重点温习之外,我亦曾经找一位任教英文科的中学老师帮忙,为李同学讲解学习英文的窍门。CDF设有储蓄计划,协助参加儿童累积储蓄,从而实践其个人发展规划,而李同学几近把积蓄全都用於补习英文。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到了2014年DSE放榜大日子。当我知道李同学的英文科成绩达标,其他科目的成绩亦算理想,我的喜悦实在难以形容。多年来我俩付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而李同学更顺利升读香港科技大学。今年1月,我突然收到一个WhatsApp讯息,是李同学与母亲邀约我饮茶聚旧。我们在酒楼里侃侃而谈,诉说彼此近况之馀,亦令我回忆昔日小事:我总爱在见面後赏李同学吃雪糕,而他每次都会选择买雪糕杯,方便带回家里与家人分享。今天,这位孩子已成为一位有抱负的大学生,很快要为将来出路作准备,相信日後我亦能为他的事业发展提供意见,看来这段师徒情还未终结。两小时的短聚很快便结束,各人心中均洋溢无言满足感。

回顾过去数年的师友关系,自己付出的心血着实不少,但得到的亦很多。与年轻人谈话是件开心事,同时亦可贴近他们的思想,令自己不太「离地」。眼见年轻人日渐成长,甚或知道他们有所作为,那份喜悦和满足感非笔墨所能形容。如前人道:「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黄奕鉴

黄奕鉴
持有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及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後一直任职商界,2010年退休前为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退休後积极参与义务工作及社会服务。他曾任香港青年旅舍协会主席,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董及香港公开大学校董会副主席。


您可能有兴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