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非政府机构计划「杰出友师」得奖者:单玉华女士
计划学员:石秀励、徐乐儿
营办机构:邻舍辅导会(大埔及北区)
另一位「杰出友师」单玉华女士,她曾以篮球赛事作比喻,向学员解释品德比成绩更重要的道理。她认为球赛的成绩若然在首回合未如理想,还能在第二、三和四回合追回;但参赛者要是犯规离场,那就连追回分数的资格都没有。比喻简单却影响深远,连单女士自己也感到意外。
她笑言:「万想不到她们会把这番说话记在心上并在典礼上与大家分享。其实这是我投身社会後的深刻体会,每位雇主在招聘阶段的首要考虑或许是个人的经验和成就,但长远看重的仍然是员工的工作态度及品德。」
单女士拥有多年义务工作的经验,但作为友师倒还是第一次,坦言曾为「三年」的承诺思前想後。她说:「我很认同儿童发展基金的理念,但若要担起当友师的责任,我要求自己至少能做到与学员保持定期联系这一点。我不希望因自己安排失当而要中途退出计划,影响学员的成长历程。」
三年转眼便过去,当单女士谈及感受时,她提到自己与两位学员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并非如当初所想需要刻意维系。而作为友师这经验给她最大的得着是令她肯定了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和价值观。她解释道:「可能我跟他们的成长经历相似,所以较容易理解她们的感受。跟她们相处就好像自己的人生重来一次,但不同的是现在的我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一个段落的结束,也是新一章的开始。单女士打算再接再厉,为新批计划学员充当友师。对於有兴趣成为友师的人士,单女士亦有以下建议:「只要在关系初期不怕被拒绝,愿意把学员放在心上,恳切地与他们交流及关怀他们的需要,互相配合时间,任何人也可以成为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