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關於基金

計劃成效

據2015年一項研究顯示, 「兒童發展基金」有助基層兒童長遠發展

研究證「兒童發展基金」有助基層兒童長遠發展

由勞工及福利局委託進行的「兒童發展基金計劃參加者的較長遠發展研究」結果顯示,基金計劃內的三項重要元素,即是「個人發展規劃」、「師友配對」和「目標儲蓄」能有效地為基層兒童提升資源管理和規劃未來的能力,擴闊個人網絡,並建立持續儲蓄的習慣,這些條件對參加者的學業和事業方面發展均有裨益,是未來成功和擺脫貧窮的關鍵。

是項研究由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及政策二十一有限公司進行,旨在了解基金計劃對參加者的裨益及較長遠影響。研究調查了基金計劃參加者在完成計劃一至四年後之情況,並與家庭經濟背景相近、年齡相若的非基金計劃參加者作對照比較(「對照組」)。研究人員還與畢業學員、友師、家長,以及營辨機構作深入的訪談或聚焦小組討論。

「個人發展規劃」提升基層兒童的自我期望及對未來的希望

基金計劃的「個人發展規劃」元素讓計劃參加者嘗試制定和實踐具體可行的目標,這個學習過程有助培養正面積極的未來路向(即是對未來的動力、想法和感覺),鼓勵他們更重視自己的未來,積極求進步以實現理想。

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基金計劃參加者在學習上更有動力和興趣。問卷調查顯示,他們就學習興趣的自我評分明顯高於「對照組」,對「學習使我快樂」這句子的同意程度明顯地較高。此外,他們對學業也抱有較高的期望 ── 有8成(80.1%)的計劃參加者期望自己能夠取得學士或以上學位,「對照組」則只有6成半(64.3%)。

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傾向把障礙視為可以克服的挑戰,在面對障礙時會思考如何採用不同的方法去達到目標。研究採用「希望量表」評估計劃參加者和「對照組」對未來的希望,發現計劃參加者明顯對未來有較高程度的希望。

提升職場競爭力

此外,研究也發現,與「對照組」相比,計劃參加者有較少問題行為,包括過度活躍、情緒症狀、行為問題、朋輩問題和逃學情況。這方面的研究結果,一方面印證了計劃參加者對自己的未來更有動力和計劃,另一方面亦顯示計劃參加者有較強能力提升其日後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目標儲蓄」幫助建立持續儲蓄習慣

良好的個人網絡和社會支援有助提升個人的人力資本及將來的事業發展。基金計劃的「師友配對」元素為計劃參加者提供了與非來自其家庭的成年人建立關係的機會,並擴展他們的個人社區網絡。研究比較了計劃參加者及「對照組」中沒有參加過任何師友計劃的青少年,發現計劃參加者明顯地從家庭、朋友和其他重要的人處得到較高程度的社會支援,他們也在未來接受教育、工作和職業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更有決心持守自己訂下的目標。

基金計劃的「目標儲蓄」元素協助參加者積累儲蓄,為實踐個人規劃作好準備。若能從中建立一個長久維持的儲蓄習慣,更是一項重要的資產,幫助基層兒童脫離貧窮的循環,以及克服種種不利的條件。

「目標儲蓄」幫助建立持續儲蓄習慣

有83%的計劃參加者表示基金計劃有助他們為個人發展建立儲蓄習慣,約四分之三的計劃參加者(77.6%)在完成計劃後仍能保持儲蓄習慣,較「對照組」為多(43.6%)。在質性研究的討論或訪談中,一些計劃參加者表示「目標儲蓄」讓他們明白到儲蓄習慣的重要性,因為這個習慣可以幫助他們實現長遠的目標,也有營辦機構表示,部分參加者的家庭透過參與不同的財務工作坊和講座,開始意識到持續儲蓄習慣的重要性,亦對財富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計劃參加者的兄弟姐妹也有正面改變

基金計劃同時亦為參加者的其他家庭成員帶來裨益。約五分之二的計劃參加者表示,他們的兄弟姐妹雖然自己沒有參與基金計劃,但他們亦受到參加者的正面影響,包括:成功建立持續儲蓄習慣、變得積極樂觀、更願意認識他人、擴闊視野以及對未來有規劃。

關於「兒童發展基金計劃參加者的較長遠發展研究」

報 告 全 文

是項研究由勞工及福利局在2015年委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及政策二十一有限公司進行,旨為了解「兒童發展基金」計劃對參加者的裨益及較長遠影響。研究採用了問卷調查、聚焦小組討論和深入訪談的方法。當中的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共1,402名人士,包括552名計劃參加者及350名非計劃參加者作對照用途。非計劃參加者來自低收入家庭、年齡與計劃參加者相若、符合申請資格但未有參與基金計劃;其餘的受訪者則分別是計劃參加者的家長和友師及營辦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