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最新消息

增值活動

走進香港電台 一探幕後製作

支持機構:

香港電台

兒童發展基金首次與香港電台(港台)合作,在暑假期間帶領近90位基金學員走進電台了解幕後製作,更藉機會安排了不同崗位的員工介紹自己的工作及分享工作體驗。

電台及電視節目製作人員任分享嘉賓

今次活動的焦點所在,是由任職港台的電台和電視節目部製作人員主持分享環節。港台分別為我們邀請了電台節目編導趙善恩小姐、電視節目監製李雅欣小姐、與及兩位電視節目編導梁建明先生陳榮錦先生,擔任分享嘉賓。

香港電台=

電視節目部監製李雅欣小姐(右一)介紹了編導的主要工作和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並以自己於2011年任編導時所製作的紀錄片《體育的風采-我是體育人》其中一集《千里走單騎》,為大家作詳盡解說。

這集節目專訪香港單車代表隊總教練沈金康,紀錄了沈教練認真嚴格的訓練與及面對比賽時的態度。

李小姐分享道:「紀錄片的特點在於片內的人物、地點和情况均為事實,我們拍攝的是生活中的一段情景,所以只有一次機會。」為了多角度捕捉沈教練,展現他最真實的一面,攝製隊當年特地前往不同的訓練場地及賽事進行拍攝。

而作為一名編導,當遇到突發事情時,務須果斷決定,令大隊能順利進行拍攝。「好像攝製隊原本計劃跟隨沈教練前往荷蘭,現場錄影體壇盛事世界場地單車錦標賽的實況。但出發前數天卻收到消息,教練因喪母而取消了行程。作為編導的我,最後亦決定更改攝製隊的行程,跟隨教練前往家鄉上海,拍攝了沈教練多年來因比賽和集訓與家人聚少離多背後有著的所思所感,讓觀眾明白一位教練在獎牌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李小姐表示:「雖然每集節目播出的時間只有30分鐘,但整個拍攝過程包括資料搜集、與受訪對象溝通與及前往不同場境拍攝,則需用上至少半年的時間。」

香港電台

現任電視節目編導的梁建明先生在港台工作超過二十年。身為編導,由構思節目意念及內容、撰寫稿件、進行訪問、剪接到後期製作等,也需一手包辦。亦因如此,在拍攝不同題材的節目中,他接觸過不少難忘的人和事。

他與學員分享了自己在製作專題節目《死神九問》時,為探討香港社會的死亡文化,親身前往殯儀館及內地的職業培訓學院,採訪殮葬從業員的受訓及工作情況。箇中經歷至今仍歷歷在目,亦令他對生死有一番體會。

電台設備知多少?

香港電台

時間概念對廣播人員非常重要,而且電台節目亦不時需要報時,為確保時間準確無誤,香港電台的時鐘連接到香港天文台的電腦系統,並根據英國格林威治時間,所以號稱是全港最準的時鐘。

香港電台

錄音室的牆身凹凸不平,可以抗迴音和減少聲音反射,牆身同時亦具有高度隔音能力,製作節目時聲音效果亦會更好。

香港電台

錄音室內設有直向咪,主要用作靜態訪問,說話時要對準才能接收。

香港電台香港電台

早年的廣播劇需要以道具協助製作不同聲效,而港台的錄音室中仍保留部份道具,例如門、地台及鐵棒等。隨著時代進步,現在電台節目採用到的都是現成音效並可從後期處理中加入。

香港電台

參加了今次活動的學員分別來自七間營辦機構,包括基督教勵行會、獅子會中學、鄰舍輔導會東涌綜合服務中心、街坊工友服務處、城市睦褔團契、東華三院大角咀綜合服務中心及仁愛堂田家炳中學。超過九成的學員認為活動加深了他們對港台的認識,尤其是參觀錄音室及會見節目製作人員的環節,令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機構小檔案

香港電台於1928年啟播,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在本地擁有最悠久的廣播歷史,同時提供電台、電視及互聯網服務。現時港台擁有12個電台頻道,分別以粵語、英語及普通話廣播,各頻道的服務對象和節目路向各異,關顧到社會不同範疇的需要。

學員心聲

學員心聲
吳丹
獅子會中學學員


「這次機會我認識到不同的廣播器材,亦了解到電台的真實運作。活動後我亦發現原來香港電台除了提供電台廣播服務以外,還會製作多元化的電視和互聯網節目,讓觀眾能從不同途徑掌握最新的社會資訊。」
學員心聲
林倬綽
鄰舍輔導會「同心創夢」計劃
東涌區學員


「今次活動令我獲益良多,錄音室的空間看似不太大,但原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既可作直播或錄播節目,更善用空間預留位置讓其他媒體作採訪之用。另外,在編導的分享中,我明白到節目製作需要大量的事前準備工夫,往往花上好幾個月作資料搜集及內容整理,目的就是為了要製作高質素的節目。」

你可能有興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