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最新消息

專題故事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督導委員黃奕鑑分享當基金友師之樂

督導委員黃奕鑑與李同學的合照 督導委員黃奕鑑與李同學的合照

日期:2009年中至2012年的許多個星期日

時間:下午三時

地點:東涌某商場的美食廣場

我與李同學就是在上述環境見面,發展一段亦師亦友的關係。

雖然我從未擔任中學生的友師(mentor),但過去多年我曾任中文大學學長計劃的學長,與大學生分享商界經驗及職場人際關係,對於師友關係亦有一定認識,加上得到兒童發展基金(CDF)委員梁乃江醫生的鼓勵,我決定放膽一試。

記得李同學是在母親的陪同下,與我進行首次會面。李媽媽當時對我說:「我們這一代貧窮沒有所謂,但不想下一代如此,最希望他能入大學。」簡單的一句話,令我體會這位母親對兒子學有所成的期盼,亦令我感到責任重大。

李同學當時在東涌某中文中學就讀中一,閒時喜歡玩電子遊戲機。他的數學能力不俗,惟英語水平欠佳。中學文憑考試(DSE)英文科成績正是報考大學的先決條件,為協助李同學提升英語水平,我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傾囊相授,例如:每天寫英文日記、購買英文課外讀物及撰寫閱讀報告、收看英語新聞及閱讀英文報章等。

直至李同學升讀中五,有一次當我知道他的英文測驗不合格時,我的心情既沉重又緊張。除了勉勵他根據我的學習心得進行重點溫習之外,我亦曾經找一位任教英文科的中學老師幫忙,為李同學講解學習英文的竅門。CDF設有儲蓄計劃,協助參加兒童累積儲蓄,從而實踐其個人發展規劃,而李同學幾近把積蓄全都用於補習英文。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已到了2014年DSE放榜大日子。當我知道李同學的英文科成績達標,其他科目的成績亦算理想,我的喜悅實在難以形容。多年來我倆付出的努力並沒有白費,而李同學更順利升讀香港科技大學。今年1月,我突然收到一個WhatsApp訊息,是李同學與母親邀約我飲茶聚舊。我們在酒樓裡侃侃而談,訴說彼此近況之餘,亦令我回憶昔日小事:我總愛在見面後賞李同學吃雪糕,而他每次都會選擇買雪糕杯,方便帶回家裡與家人分享。今天,這位孩子已成為一位有抱負的大學生,很快要為將來出路作準備,相信日後我亦能為他的事業發展提供意見,看來這段師徒情還未終結。兩小時的短聚很快便結束,各人心中均洋溢無言滿足感。

回顧過去數年的師友關係,自己付出的心血著實不少,但得到的亦很多。與年輕人談話是件開心事,同時亦可貼近他們的思想,令自己不太「離地」。眼見年輕人日漸成長,甚或知道他們有所作為,那份喜悅和滿足感非筆墨所能形容。如前人道:「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黃奕鑑

黃奕鑑
持有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及碩士學位,大學畢業後一直任職商界,2010年退休前為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退休後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及社會服務。他曾任香港青年旅舍協會主席,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董及香港公開大學校董會副主席。


您可能有興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