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基金計劃中,營辦機構為學員在個人戶口外加設「零存整付」戶口去處理目標儲蓄,這種安排似乎成了新趨勢。今期我們邀請了香港明愛(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的社會工作督導主任吳文穗先生接受訪問,分享採用「零存整付」方法的效益。
考慮到在港島區推行的基金計劃地區覆蓋層面較廣,涉及長洲、赤柱、石塘咀、香港仔、堅尼地城及堅道,明愛選擇了與中國銀行(香港)合作,因為該銀行的分行遍及上述地區,能便利每位學員參與「零存整付」計劃。銀行以義務性質協助學員開戶,不但豁免當中涉及的手續費,並且免除學員戶口最低存款額的要求。
明愛安排其基金學員開設個人和「零存整付」兩個戶口。學員可隨時透過打簿、櫃員機、銀行月結單甚至網上理財檢視戶口結餘。加上每月的目標儲蓄會設定為自動轉賬過戶,學員須確保個人戶口內有足夠金額,否則會接獲銀行寄出的付款通知。吳文穗先生說:「這與收到社工通知相比,整件事看來更為嚴肅和認真,令他們學懂自律和培養出個人的責任感和主動性。」
推行目標儲蓄的理念是培養學員的儲蓄習慣。吳文穗先生解釋:「隨著戶口的結存不斷上升,學員所獲得的成功感亦會隨之而增加,這份成功感可化作推動力,讓學員堅持下去,減低他們放棄儲蓄的機會。」
由於銀行現時設有最低金額的開戶要求,故此來自基層家庭的學員未必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銀行戶口,這亦減低他們接觸銀行業務的機會。他說:「我們堅持安排學員在家長陪同下親身到銀行開設個人或聯名戶口,由填表至成功開戶而得到一本存摺或一張提款卡,整個過程都讓學員明白銀行業務所涉及的各項程序和要求都非常嚴謹,絕不能馬虎。學員更可藉此機會接觸和了解銀行工作和業務。」
由於加強了學員與銀行的接觸和聯繫,營辦機構更可減省行政上的人手和時間,令執行目標準儲蓄這一環更加暢順和便捷。
除了明愛外,東華三院、敬拜會、柴灣浸信會及保良局亦分別夥拍中國銀行(香港)、交通銀行和花旗銀行為基金計劃學員提供以「零存整付」戶口處理目標儲蓄的服務。
「目標儲蓄」是兒童發展基金的重要一環。基金鼓勵每位學員於計劃首兩年每月儲蓄200元。營辦機構會透過捐助為學員的儲蓄提供一比一的配對捐款;政府亦會為每名完成兩年儲蓄的學員提供特別財政奬勵。學員可於計劃的第三年運用儲蓄實踐個人發展方案。
營辦機構執行和管理目標儲蓄的方法主要可分為兩大類:第一是以計劃名義開設專用戶口,學員每月透過自動轉賬、現金或支票的形式存入儲蓄,並向營辦機構提交相關存根;另一做法是協助學員開設個人戶口,並定期檢查學員的入數紙或存摺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