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計劃內的其中一項元素「個人發展規劃」,讓參與學員嘗試制定和實踐具體可行的短期發展目標,從而引發他們思考並確立較長遠的發展方向。這個過程讓他們有機會細想自己將來想成為怎麼樣的人和成就甚麼樣的事,是一次獨特而難得的個人發展經驗。
計劃首兩年,每位學員也會在友師和營辦機構的協助下,透過不同的培訓和活動來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並訂立個人發展方案。
個人發展方案須兼具長遠和短期的發展目標,學員同時亦需按這些目標來制定可提升學業、就業或興趣有關方面能力的行動項目。
當學員完成每月二百元、為期兩年的「目標儲蓄」後,便可以運用所積累的儲蓄、由私人或企業提供的配對捐款,與及政府的特別財政獎勵,來實踐自己的目標,逐步向理想邁進。
首批校本計劃和第四批非政府機構計劃的學員於2016年底陸續畢業,他們對自己的「個人發展規劃」也有不同體會。
香港小童群益會「結伴再成長」觀塘區計劃的學員陳秉錚分享道:「計劃前我曾被診斷患上思覺失調症,並需住院一段時間。友師在這期間的陪伴和適時的安慰,最終令我走過幽谷。我運用目標儲蓄購買了一部相機,透過攝影藝術抒發情緒,並與人分享攝影的樂趣。」
「回想當初只會自怨自艾,口中抱怨,到今天已完全接納自己患病一事,我希望今後能以生命影響生命,把箇中經歷與更多正面對同樣情況的人分享,讓他們也能跨過難關,活出精彩的人生。」陳秉錚說。
黃振宏是來自聖公會諸聖中學的兒童發展基金學員,現正就讀中六。他說:「我本身性格很被動,以往常因恐懼而逃避嘗試新事物的機會,一直也沒有人生目標。基金計劃令我加深了對自己的認識,更讓我肯定自己在跳舞方面的天份和熱誠,為人亦變得較以前主動積極。」
「好像我答應為學校嘉年華作慈善演出一事,我用心編舞之餘,還向與我同場表演的助理校長教授舞蹈技巧。為此,我更在活動前一天發鼓勵短訊給他,希望大家演出成功。」
「計劃令我明白到每人也有自己的才華和潛質,只要找到目標並勇敢向前,總會有成功的一天。」黃振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