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機構: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
不少同學曾遇上對自己影響深遠的老師。
兒童發展基金早前向基金學員進行了一項簡單調查,結果顯示不少學員曾遇上對自己有重大影響的老師,他們對學員的鼓勵、關懷和悉心的教導驅使學員積極學習,又或對某科目產生濃厚興趣。有些學員更因此而提升自信、肯定自我。
兒童發展基金和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於今年四月首次舉辦一項名為「小老師教室」的活動,73位來自九間營辦機構的學員當了半天的「小老師」,深刻體會到當老師並非易事,更須具備「三心兩意」:「三心」即是耐心、愛心和信心;而「兩意」則指留意學生和教學要有創意。
是次活動共分三個環節,分別是「校園導賞」、「小老師培訓班」和「小老師教室」。教大邀請了10多位準老師 (即教大學生) 在活動當天擔任義務導師,在他們的帶領下,被編排入英文、普通話和手工藝三大組別的學員先學習「備課」,再扮演「小老師」向其他學員授課。
在「校園導賞」的過程中,義務導師與學員分享校園生活的點滴。
在「小老師培訓班」中,義務導師會指導學員應如何「備課」。學員先研習義務導師準備好的教材,再構思方法教導其他學員。
「小老師教室」環節讓各「小老師」有機會站在老師桌前,透過問答、運用笑話及插圖等方法,把所學的知識教授「學生」。
整個活動對一眾學員帶來非常正面的影響,幫助他們認識教師的專業,明白老師在教授一節約40分鐘的課堂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和時間。不少的學員更表示有興趣投身教師行業。